強中一證,出自中醫史上善以羊肉為藥餌的隋代醫論名家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消渴病諸候最後一論。強中候。

「強中病者,莖長興盛不痿,精液自出是也。由少服五石(註:指五石散,亦稱寒食散。也可泛指服食金石丹藥,如金液丹。)五石熱住受於腎中,下焦虛熱,少壯之時,血氣尚豐,能制受於五石,及至年衰,血氣減少,腎虛不復能製精液。若精液竭,則諸病生矣。」

強中。明‧戴元禮 稱之為內消。仍屬消渴。「若因色慾過度。水火不受。腎水下洩。心火自炎。以致渴濁。不宜備用涼心冷劑。宜堅腎水以濟心火。當用黃耆飲加蓯蓉、五味各半錢。吞八味丸及小菟絲子丸。玄兔丹。鹿茸丸。加減安腎丸。皆可選用。或靈砂丹。消腎為病。比諸為重。古方謂之強中。又謂之內消。多因恣意色慾。或餌金石。腎氣既衰。石氣獨在。精水無取養。故常發虛陽。不交精出。小便無度。唇口乾焦。黃耆飲吞玄兔丹。八味丸。鹿茸丸。加減腎氣丸。小菟絲子丸。靈砂丹皆可選用。或未效。黃耆飲加蓯蓉、北五味、山茱萸各四分。薺苨丸。蓯蓉丸。《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強中:陰莖堅長而精自出也。此證因恣意色慾,或久餌丹石。腎氣既衰。石氣獨在。精無所養。故常發虛陽。不交精出。小便無度。唇口乾焦。此孤陽無陰。最為難治。久則精盡血出形羸而死。或發消渴大癰而死。治法如下:

一、 宜黃耆飲吞玄兔丹。及八味丸。鹿茸丸。加減腎氣丸。小菟絲子丸。靈砂丹。薺苨湯。蓯蓉丸。天王補心丹。雙補丸。腎瀝散。金銀箔丸。白茯苓丸。豬腎薺苨湯。之屬。不應。用黃耆飲加蓯蓉、五味、山茱萸各四分。

二、 陽盛陰虛者。宜清補之。用大劑坎離既劑湯加生龍骨。

三、 形實熱盛者。宜黃連解毒湯加大黃。先攻其熱。後用補精丸調理。

四、 生地、黃糪、知母、龍骨、大黃、枳殼各一錢。水煎服。胃虛食少加黃檗、甘草、砂仁各一錢。水煎服。。

民初‧謝利恆《中國醫學大辭典》

《華佗神醫秘方真傳》亦言:強中得謂強陽不倒,此虛火炎上,而肺金之氣不能下行故也。治用:元參、麥冬各三兩,肉桂三分,水煎服即癒。他日並可重整戈矛,再圖歡和。

莖長興盛不痿,強陽不倒,何以精液自出?陽強不萎如何精自出?

精液自出意指不交即洩,與精滑不禁自遺自洩相近。也就是思慾滑精或見色流精。比早洩還嚴重!

精液不禁自滑自洩是陰寒極盛汩沒真陽,陽氣脫亡的典型主徵,如:《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并治,謂:「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痠削不能行。」

「滑則氣脫,脫則散而不收,必得酸澀之藥,斂其耗散,而後發者可返,脫者可收也。如汗出亡陽,精滑不禁,泄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遺,久嗽亡津,此氣脫也」《醫方集解》。雖說酸澀之藥無以歛氣,但此段敘述卻正確點出了固攝失職,以致精滑易洩的機理:元氣虛脫,氣虛不攝。

陽氣充盛,氣盛自能堅長火燙硬挺。氣足自能牢牢固脫,鎖住封藏的精液。持久而不洩,堅長而不萎。因此莖長興盛不萎自是當然。

但,隨著莖長興盛不萎而精液自出,則與「陽強」封藏能力強盛顯然大為背反。何以如此,細細玩味,這所謂的「莖長興盛不痿,精液自出」恐怕只是「易舉易洩」的錯誤傳述。易舉不是一定陽強。時時勃起亦非就是興盛,陽起無火侯,無火氣潑辣燒燙,雖張牙舞爪也僅只是虛張聲勢的虛亢而已。

強中一詞,其實已隱含外強中乾外表看似強壯,內實虛弱乾竭之意。因此,不萎不倒之辭不過是患者自述病情時,為掩飾易洩窘境,虛辭唬人的誇大說詞。

陽強火盛,燙而堅,堅而硬,硬而久,久而不萎不泄。不射方能不倒。如「若其人元精堅固者。淫氣不能搖。久戰而尚不泄。況於夢乎。縱相火動而成宵夢。夢亦不遺。」《醫貫》夢遺並滑精論(註:元精指先天無形之精氣。也就是先天真陽真氣。)

「強陽」不倒精自泄。不過是為「虛性陽亢」慾火易熾,時時易舉易泄的錯誤解讀。

心火內熾,相火妄動,越位燔灼,蒸騰腎水,火擾精室?

戴元禮是元‧滋陰學派朱丹溪的入室高足,從其「因色慾過度。水火不受。腎水下洩。心火自炎。以致渴濁。不宜備用涼心冷劑。宜堅腎水以濟心火。」論述可知為朱丹溪愚論禍害極深。

「相火之氣,經以火言之,蓋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氣之賊。」相火論《格致余論》

「《傳》曰吉凶悔吝生乎動。故人之疾病亦生於動,其動之極也,病而死矣。人之有生,心為火居上,腎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故生意存焉。水之體靜,火之體動,動易而靜難,聖人於此未嘗忘言也。儒者立教曰︰正心、收心、養心。皆所以防此火之動於妄也。醫者立教︰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亦所以遏此火之動於妄也。蓋相火藏於肝、腎陰分,君火不妄動,相火惟有稟命守位而已,焉有燔灼之虐焰、飛走之狂勢也哉?」房中補益論

朱丹溪強將孔子令人讚嘆的人生智慧「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胡亂解讀。極盡歪理汙衊「火」與「動」!

人之生理病理與面對人生禍福得失與道德修持哲理豈可等同並論。

陰靜陽動,陰寒濕自聚,滾石不長苔,光照和暖濕氣灰飛煙滅。長安於陰靜不動,懼見天日,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制動,心如止水,正心、收心、養心,身體機件亦將鏽蝕,嚴重故障病變,悔吝大凶!

人之疾病是生於靜,而靜之極,則死。

根本無「相火」「陰火」存在,所謂的相火越位,龍雷之火,就是「命火」,真元、真陽、真氣衰亡,元氣渙散,殘火如主帥陣亡,兵敗山倒一般,奔相出逃浮游於外的虛陽假熱!是浮陽不是「龍雷之火」。

當命門再度強大氣旺火盛,磁吸作用之下,敗兵殘將自將回返歸元。有如「飛騎突入重圍,搴旗樹幟,使既散之陽,望幟爭趨,頃之複合」。此一妙喻出自 清‧喻昌的《醫門法律》。

強中之莖長興盛不是情慾心火動於妄,腎火燔灼,烈焰飛走狂勢肆虐。而是真陽覆亡,氣脫浮陽逆上不歸元的虛性亢奮!假性陽亢!虐焰狂勢全是假象。所以才會毫無戰力,不擊自潰,不交自滑自洩!

能勃起不見得有「火」,有腎火相火。勃起時龜頭龜身發涼亦能有模有樣唬人。能勃起不見得有心火,面臨真人活體毫無膽量say 哈囉!只敢暗中對著與己不相干的虛擬美女用蒼涼的老二致敬!

強中病易舉易洩,與手淫亡陽者,陽氣渙散,無法下行沉入丹田,化入命門歸為真陽。虛陽敗火不斷爭相外馳外洩散逸,常自感慾火焚身,性慾強盛難耐,時時易舉卻不敢提槍上陣。完全如出一轍。

除了華陀的元參麥冬加肉桂,交泰丸、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封髓丹、固真湯…皆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倒陽法。堅腎滅心火!

「火有人火。有相火。人火者。所謂燎原之火也。遇草而。得木而燔。可以濕伏。可以水滅。可以直折。 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者。龍火也。雷火也。得濕則焫。遇水則燔。不知其性而以水折之,以濕攻之。適足以光焰燭天。物窮方止矣。識其性者,以火逐之,則焰灼自消。炎光撲滅。…….龍雷之火。每當濃陰驟雨之時。火焰愈熾,或燒毀房屋,或擊碎木石,其勢誠不可抗。惟太陽一照。火自消滅。……故惟八味丸桂附與相火同氣。直入腎中。據其窟宅而招之。同氣相求。相火安得不引之而歸原。即人非此火不能有生。世人皆曰降火,而予獨以地黃滋養水中之火。世人皆曰滅 火,而予獨以桂附溫補天真之火。」明末‧趙獻可《醫貫》相火龍雷論

趙獻可雖然倡議「凡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無水者,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當主六味丸。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無火者,益火之原以消陰翳,當主八味丸。」參見清‧何夢瑤《醫碥》命門說。陰虛治以六味,陽虛治以八味。的僵化治則謬論。但其確已正確認識到「妄動相火」,也就是虛陽浮越之假火,須以其同氣。直入腎中。溫補天真之火。據其窟宅而招之。同氣相求。方得歸原而安。

妄動之火既是須以同類同氣相求,須以補火方能制火,「以火逐之,則焰灼自消。炎光撲滅」,顯而易見,此火並非真正的火;並非陰虛陰火,不是龍雷而是真寒!假火!龍雷是真寒之假象,非火之有餘,非陽之有餘。所謂的相火「火旺」是亡陽「無火」之假熱!浮陽逆上!

可惜,趙氏惑於滋陰學派陰虛餘毒以及溫補學派陰中求陽的謬論而止步。未能進而辨明龍雷與真寒,得識真正的癥結,得識亡陽!

 

「惟太陽一照。火自消滅。」。桂附是個誤解,八味丸不足以同氣相求。「附子」才是真正的太陽!溫補天真召返虛陽假火!

單用附子,引火歸元。強中不倒即可風平浪靜,封髓不泄。

Tags: , , , , , , , ,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昆吾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