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医论坛:附子不是壮阳药,久服毒害肝肾, 伤真元折寿!!(转载)

岐黄之爱 楼主 2015-02-06 23:21  帖子在论坛二楼,本文结合了火神鼻祖”郑钦安的观点和仲景六经法度,以大量的医案和论点,指出一腑一脏之偏盛,均为病态,损有余,补不足,方是中医之正道,

附子當然是壯陽藥,且為唯一。壯陽者,壯盛陽氣也。壯盛老二,壯盛體溫,壯盛元氣先天真元也,壯盛先天真陽之氣也附子者,可非泛指薑附劑或四逆輩。乾薑、甘草無能配稱壯陽藥。

 

       尤以附子治病一法,须得准确判断病势。脉症合参,诸症若见一端,

  今时之人,常以温热药误治热证假寒,以热助热,势必导致邪热太盛而竭阴,

  阴竭无以涵阳,阳失阴化则亡,亦即热极生寒,物极必反也,此非但不能治病,

  且折损真元之气过甚,戕伐人命。

〝今时之人,常以温热药误治热证假寒〞?誰誤治假寒熱証?!天下根本無假寒熱証,何來誤治?!所有虛症皆是寒症,似火而非火。無論是老人還是手淫人。五心煩熱,面紅惡熱,汗出髮潤,一遇冷氣寒流或冰飲水果入喉,立即風雲色變,熱証反變為寒,四肢厥逆,真相浮現。只有庸醫有目如盲,卻說老人、虛人、手淫人是陰虛火旺之假寒熱証。陰虛火旺發熱,能存活一個禮拜,一個月,一年,十年?其人所謂的假寒熱証實乃是命門真火,真元之火,游離其宮而不歸之假熱也。附子引火歸元,引虛火回返命門而熱除,卻被庸醫誣指汙衊為折损真元之气!真元者,腎中之元氣也,氣為陽,易言之,腎中之元陽也。腎中之陽氣也。附子補火是補真元!人身一團血肉之軀,陰也,全賴一團真氣運于其中而立命〞鄭欽安《醫理真傳》真氣者,先天真陽之氣也。

  另说附子补益之道,附子原是温里药,而非补益药,因其味辛性热也,

  ,性热太过多伤气,若是健康人服之,必邪之火炽于肾,或以时令之火蓄于脏,

  火盛水亏,阴虚而燥,实折人寿命,其火邪上身,火热伤人,大汗淋漓,

  大凡性热太过多伤元气, 即辛热合体太过则亡损真气,

服附子〝火邪上身,火热伤人,大汗淋漓〞既是火邪上身,〝火盛水亏,阴虚而燥〞津液被劫,無陰以化,又如何大汗出而淋漓

熱汗汗出熱越,遇涼即斂,身熱一涼即解〝熱藥之過,一涼可解,涼藥之誤,十熱難瘳〞《扁鵲心書》〝亢旱得微雨,則萬物蘇矣〞。

大汗淋漓不斂,水不能滅,濕不能伏,不能直折,則為假陽,真陰寒之龍雷之火也。假陽之症,以假寒之藥(熱藥),從其性而折之,頃刻平矣。〝性热太过伤元气,亡损真气〞?庸醫一輩子都無能理解與得識真寒假熱得火則滅之千古奧妙詣旨。

請看庸醫徐靈胎如何療治大汗淋漓:

〝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血屬陰,是汗多乃亡陰也。故止汗之法,必用涼心斂肺之藥,何也?心主血,汗為心之液,故當清心火。汗必從皮毛出,肺主皮毛,故又當斂肺氣,此正治也。惟汗出太甚,則陰氣上竭,而腎中龍雷之火隨水而上,若以寒涼折之,其火愈熾,惟用大劑參附,佐以咸降之品,如童便、牡蠣之類,冷飲一碗,直達下焦,引其真陽下降,則龍雷之火反乎其位,而汗隨止。〞《醫學源流論.亡陰亡陽論》

〝汗多乃亡陰汗出太甚,陰氣上竭,腎中龍雷之火隨水而上〞陰氣衰亡,陰氣竭,亡陰,陰火上炎,故而汗出淋漓不斂。既是亡陰,卻用大劑參附,參附者,人參與附子也。附子生陽補火,竟能用於耗竭陰液之亡陰証?參附合用是亡陽証之回陽之法,反佐以冷飲一碗童便、牡蠣,是仿效張仲景《傷寒論》寒甚陰極,陰盛格陽之〝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方〞,亡陰以回陽法醫治,完全是神識錯亂囈語連連,根本毫無能力辨證,分辨陰陽。

何況,大汗淋漓是亡陽証,非亡陰也。〝龍雷之火,每當濃陰驟雨之時,火焰愈熾,或燒毀房屋,或擊碎木石,其勢誠不可抗。惟太陽一照,火自消滅。〞《醫貫》附子即是太陽,龍雷之火,得火則滅

        若是长年酒色虚亏者,按古医之法,每隔三月定期一次酌轻少量配伍补益药,或能温暖身体

  但不可久服,其量须得再三酌轻,因以附子慢性中毒,潜害肝肾,实无药可解,

  值得当代医家警惕

〝每隔三月定期一次酌轻少量配伍补益药,或能温暖身体〞?溫不溫得了身體,縱然患者不識審証辨脈,難道也不會自行重複驗證?體溫提振,身熱揚升,尿液勢必濃縮而短黃,脾胃脘腹肝腎火暖,涎唾攝持收斂,喝熱湯嘴燙,喜近冷氣冷飲。做白日夢無須任何知識與智慧。

附子會慢性中毒?請問慢性中毒有何徵狀,有何顯性或隱性之証?如溲便、體表、視力、體能、出汗以及老二或肝腎寒溫發生變化。又如何將之與附子慢性中毒相連屬?有何證據支持?若是脈証逆轉反陰為陽,由微復盛,臍上臍下火暖,那正是求之不得之中病,只會強化肝腎功能,何來中毒?

老人、虛人、手淫人會走到洗腎之不可逆轉悲慘境地,乃是亡陽而不知以單用附子暖腎破陰回陽所致。易言之,即是附子使用不當,如附子摻雜閣下所謂的〝敛藏之药〞,如參、耆、歸、芍、五味、熟地甚至童便、龍骨、牡蠣等物,以致附子失去煦熨肝腎維繫功能所致。

閣下可到各大醫院,觀察洗腎病人,無不腎冷如冰。血液透析時,全身冰凍,身冷如屍,寒顫哀號!

本人服用附子,30幾年來天天不曾中斷附子,初期幾年還大量、超量、天量不忌,為何不慢性中毒,肝腎掛點?附子之毒是神經毒性,一遇米飯麵蔬果等食物即被中和化解,由前後二陰代謝而出。何況生附子去皮久煎2.5小時,或制附子刨附片久煎2小時以上,毒性則完全水解,比喝白開水吃水果還安全。本人隨時在台北101恭候賜教!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名药,中国人民很久就认识附子了,

  从汉朝开始, 仲景是古代医家中最善用附子者,

  早在2000多年前,《伤寒论》四逆汤的原方实为最著名的温里剂,

  对于主治心力衰竭,阳衰寒厥急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往往有奇效,

  后世无数受益者,故大凡医家对于附子一物有深刻的认识,

  谓此物为天下最难用之物,非的实寒病人才能对症下药,

  本来,四逆汤用生附子的原因是病人由于外感实寒入少阴,病人亡阳,四肢厥逆,

  处于不救即死的危急时刻,

  这个时候使用附子就是利用药物的大热之性鼓舞激发人体之阳气,

  达到驱逐寒邪的目的。而现在的一些头脑发热的人,诱导人们长期服用附子,

  四逆汤补阳气,真是贻害无穷

  余平生接触云南、四川多有人服用附子、草乌等慢性中毒者三十多例,

  此二地人士常有此饮食习惯,其病往往数年后发作,多有肝肾衰竭现象,

  且病人煎煮附子均超过3小时,配伍多为甘草及老姜,只因长期服用,以为是壮阳良剂,

  导致慢性蓄积中毒,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

  引起肾衰竭的产生,无法医治,后人不可不察。

  肝肾本为排毒器官,凡在毒性的药物,都或多或少损坏肝肾,附子原就是大毒之物,

  其核心物质-乌头碱经过高温2小时煎煮至溶液0.02mg,依旧有毒性,

  尤其是慢性中毒,长期损伤肝肾器官,

  所以自古以来使用附子救人者,平常都不常用,心衰垂危之时,病人全身功能衰竭,

  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

  当用附子的大热之性鼓舞激发人体之阳气,达到驱逐寒邪的目的。

  古往今来,附子就是温里药,而非补阳药。历代中医早有论述,

  所谓温阳药就是激发人体原有的大热之气去除寒邪湿邪,寒湿一去,人体气自然回归

  教科书把附子划为温里药,确实不是补阳药,

  且附子走而不守,性烈霹雳,过用必能通极而耗散阳气,耗伤真水,

  引动下元真火。不宜久用,一定要用敛藏之药驾御它

  所以自古中医就有专论,温里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真液,

  故阴虚火旺、津液亏少者慎用

  附子何以亡阳,因其味辛性热也。味辛太过多耗散,性热太过多伤气,

〝同一熱藥,而附子之熱,與乾薑之熱,迥乎不同。…一或誤用,禍害立至〞庸醫徐靈胎如是說《醫學源流論》附子生陽補氣,峻補腎氣于下,會耗散、伤气的是乾薑,不是附子。張冠李戴,是嫁禍冤枉附子。

  即辛热合体太过则亡损阳气。附子温阳为其常,亡阳为其变。

  治病因病变证机而选附子用量,药后病趋康复,为之常;

  治病未能因病变证机而择附子用量,药后因辛热而耗损阳气,为之变。

  大凡附子、川乌使用后出现大汗淋漓,心跳减慢,吐泻,手足颤动等症状,

〝附子、川乌使用后出现大汗淋漓,心跳减慢,吐泻,手足颤动〞是附子、川烏中毒。正確使用水解毒性後的附子、川烏則絕不會有〝大汗淋漓,心跳减慢,吐泻,手足颤动〞等症出現。附子或川烏治病,是用其藥性,水解烏頭鹼而為安全的烏頭胺。不是仗其烏頭鹼毒性以毒攻毒治病。庸醫竟用未曾水解毒性過的附子恐嚇正該且急需以附子治病療疾的亡陽病患。〝附子温阳为其常,亡阳为其变〞中毒與亡陽竟可混為一談,果真是高人。

中毒與亡陽之大汗淋漓,冷汗狂冒兩者有一非常明顯迥乎不同的証徵,一為意識模糊,頭臉肢端口唇麻痺,頭眩天旋地轉,上吐下瀉,呼吸窒息,毒減毒解則汗斂而衛氣強固,老二桀驁不馴振奮而立。一為遇勞身熱面赤汗出如沐,吃喝熱食熱湯頭臉烘熱蒸騰,暴汗狂汗不已,沒附子鎮陰回陽,陽痿早洩,虛汗纏綿一生,永無解熱固衛之機。何以庸醫有目如盲至此?乃因為其人從不曾服用嚐過〝附子〞也

  均可以用风木疏泄太过,导致阳气脱亡来理解。而使用甘草、蜂蜜、黑豆等以纠其偏,

  黑豆养木柔肝以治其疏泄太过

甘草、蜂蜜、黑豆等物,能解附子之毒是道聽塗說,網路謠言或誤信中醫典籍里之糟粕渣滓。非但解不了附子毒性,甚且加速毒性蔓延。這些廢物只會破壞附子藥性。附子中毒,最有效的解毒法為:立即進食大量熱食熱湯,進食米飯麵等食物,毒素即立即為食物所中和而快速削弱,並緩緩消失而解除。易言之,附子無論中不中毒,在腹中皆要為食物所中和,除非有人不吃不喝可以存活,火性熱性為之衰減,如何〝耗损真液〞辛热合体太过,亡损阳气〞?何況,耗损真液〞〝亡损阳气〞皆可從証脈上加以驗證。不容庸醫妄言惡毒指控!

亡陽人肝失疏泄,虛寒怯弱抑郁,正該附子溫腎暖肝以解郁脫困,〝肝以陽氣為貴,木得春而枝葉融合,性情舒暢之理也。〞 “萬物觸陽舒之暖而生,觸陰慘之寒而殺”《醫門法律》附子補火溫賦,振陽暖肝,強心復脈,木郁條達,心氣轉盛,郁滯即舒矣。肝氣轉盛,掙脫憂鬱,正是亡陽人千辛萬苦而不可得。〝使用甘草、蜂蜜、黑豆等以纠其偏〞附子為之變為廢物,則肝木疏泄之功能將永被困住不得翻轉。

附子致〝风木疏泄太过〞,〝导致阳气脱亡〞簡直是笑話!!

 

  其使用附子不当,常火邪上身,火热伤人,机体阳气亢盛,

  临床上表现出高热、恶热、面赤、脉洪数等明显现象。火邪既可以迫津液外泄而多汗,

  又可以直接消灼津液,出现口渴喜饮,咽干舌燥

不幸的是,本人單用附子,比之薑附、四逆更加猛暴火熱焚燒,30幾年來從未〝高热、面赤、脉洪数、多汗〞,反倒是降溫熱解,汗斂身涼,戴陽面赤消褪,虛火煩躁無暫安時為之寧靜。高热、脉洪数?附子若能反陰証為陽証,本人還需天天服它30年?恶热、口渴喜饮、脈微轉盛倒是有,因為機體由陰入陽,陽氣來復也。回陽之徵也。一吃喝,恶热、喜饮、脈盛也跟著減弱消失,請問,如何〝火邪上身〞?
〝陽虛症有面赤如朱而似實火者,(元陽外越也)有脈極大,勁如石者,(元陽暴脫也)有身大熱者,有滿口齒縫流血者,有氣喘促,咳嗽痰涌者,有大小便不利者,(陽不足以化陰也)…《醫理真傳》俱是假火,附子回陽鎮陰,引火下行歸元即解。

  “火邪”何以伤阳亡阳?《金匮要略论注》注释为:“乃火劫亡阳致神明散乱。

  《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火邪’是代表致病原因,而不是代表病变证机。

  同时也提示认识火邪,仅仅是作为认识病因的一个方面,

  且不可认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能治疗“火邪”证机。

  ”亦即用“火”法本以治病,但因用之太过则能亡损阳气。

  诚如张仲景云:“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傷寒論》

傷寒在表,以火迫劫之是指以火迫劫發汗,以火迫汗,火由外而入,陽火暴盛,火無法潛降化入命門,發越逼汗外出,汗如水流漓不止,汗出病不已,則陽氣大虛,故曰亡陽。

這里之亡陽,是傷寒不當發汗所致,其咎是外火,以火劫迫,不當發汗導致里虛惡果。雖曰亡陽,卻非真陽受損。病已則陽復

與真陽受損,體溫不能自振,亡陽里虛之人,以附子生陽補火,火自內生,命門火暖,以陽引陽,召引發露外越虛陽歸返命門火宅,熱已汗止而鎮靜,兩者病因病機完全不同。

一為傷寒外証,一為真陽里虛。閣下真懂得〝仲景六经法度〞?

 

自外而入之熱,猶如泡熱湯洗熱澡、吃喝熱食熱湯或盛暑曝曬陽光增進體溫一樣,亡陽之人非但不能因之回陽解熱斂汗,反徒增亡陽症情失控,洗完熱澡,喝完熱湯,在艷陽日照下,汗出如狂,全身如洗。易言之,外來之熱,外火,徒令虛人真陽發露越發不可收拾。而非能令人亡陽。亡陽而大汗,非大汗亡陽也

 

  大凡温里药辨治阳虚寒证,用量贵在切中病变证机,才可药到病除,

  若用量太过,势必引起病证表现与热药相格拒,即热药不得入阴,阴寒更甚,

  更因温热太过不得入阴而伤气,以此加剧阳虚病变证机;温热药误治热证假寒,以热助热,

  势必导致邪热太盛而竭阴,阴竭无以涵阳,阳失阴化则亡,亦即热极生寒,物极必反也。

  若还有对附子药理学不了解的同仁,我再举生姜一物,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通顺的作用

  附子其实跟生姜是一样的,都是温里药,

  你说生姜能壮阳补肾吗?恰恰相反,生姜是消耗阳气的

  生姜可以去湿,但调动的是人体本身的阳气去去湿,是阳气去湿,

  生姜只是医生下达的方向标,

  所以生姜晚上不能吃,晚上人体要潜伏,阳气阴津要收敛起来,

  俗话说晚上一片姜胜过吃砒霜,这是为什么呢,

  姜本身是四气五味中的辛,温热来讲,效果就是助火的,

  而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

  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是消耗人体真津的,反而折损人的寿命

  这和当今一些人乱用附子壮阳是一样的,附子本无补益效果,大辛大热就是为了驱阴寒,

  如果长期酒色虚亏者,每隔三月定期一次酌轻少量配伍补益药,或能温暖身体

  但不可久服,其量须得再三酌轻,

  如吴佩衡所言,治疗阳虚者,以隔三月为一进药循环,一次药剂,则可做三次之服用

  当以附子为佐、使之药,配以君药参、归之类,配伍为2:10的比例,

  身体痊愈则要停用,久服有毒

  但如果是健康及阴精充足的身体服用使用附、桂之品,则邪之火炽于肾,

  或以时令之火蓄于脏,火盛水亏,阴虚而燥,实折人寿命,

  其火邪上身,火热伤人,大汗淋漓,大凡性热太过多伤元气, 即辛热合体太过则亡损真气。

  从临床医案上面看,很多病人服用了很多附子,却感觉更寒冷,原因就在于此,

  附子并不是补阳,而是辛燥之气动阳的过程,人体阳气不足好比炉中之火不旺,

  附子相当于电风机能把火吹旺,但消耗了病人体内的阳,令病人更虚

  这就象喝酒,初时感觉发热,酒劲过后会更冷

服附子會大汗淋漓?大汗出而流漓如洗,身熱久久不褪,汗泄久久不斂,是陽絕虛汗,元氣虛憊至極陰陽相離之絕汗,附子接引離宮之虛火歸元返宅,則熱除而汗止。亡陽氣絕之冷汗直冒,附子回陽回暖則斂藏。易言之,陽熱氣盛則衛氣秘斂玄府氣門。只有真氣大虛,亡陽之汗才會大汗淋漓不止。

服附子感覺更冷,尤其是在冬天,非熱性太過傷損元氣,更非愚蠢的〝热极生寒〞,乃是殘火盡歸沒入火宅,熱氣潛降化入命門所致,吃喝熱食熱湯,陽氣即會再度由命門暴走而出,敷佈全身四末,充膚熱肉。

可見閣下從未曾服用過附子,尤其是單用附子。一個對附子道聽塗說,一無所知之人,竟敢批判附子,說三道四。

〝更有虛寒之證,服溫補而反不安,服涼瀉而反適意,此非不可溫補而可涼瀉者也,乃正氣已敗,兩寒相得,同類相從也,此亦必死之證。〞〝反見舌乾等證,此陰寒去而真陽回,更須薑附之類以助其陽,則津液生而舌復潤,不可見舌乾即投以涼劑,則前功盡棄矣。〞《傷寒論直解》何況,單用附子絕無薑附合用之弊

  世有奸医,利人之财,取效于一时,不顾人之生死者,谓之劫剂。

  劫剂者,以重药夺截邪气也。夫邪之中人,不能使之一时即出,必渐消渐托而后尽焉。

  今欲一日见效,势必用猛厉之药,与邪相争,

  或用峻补之药,遏抑邪气;药猛厉则邪气暂伏,而正亦伤,药峻补则正气骤发,而邪内陷,

  一时似乎有效,及至药力尽而邪复来,元气已大坏矣。

〝世有奸医,利人之财…元氣已大壞矣〞這段話全盤剽竊清朝庸醫徐靈胎的《醫學源流論.劫劑論》

 

亡陽可非邪之中人,腎冷如冰之亡陽絕非外邪客于腎,腎勞腎寒是真陽受損,內傷火衰非中于寒邪。〝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客者除之,勞者溫之〞《素問》故不必令邪渐消渐托而后尽也。腎寒命門火衰欲熄,陽道軟弱,心陽不振,脈微欲絕,不用熱藥附子強心復脈如何溫陽暖腎追復元氣?寒淫所勝,平以辛熱〞《素問.至真要》附子味辛大熱,却陰扶陽,〝申發陽氣,却散陰寒,溫經暖肌〞〝氣也,暖肌溫經,必憑大熱〞《傷寒明理藥方論》〝寒逆,似此証多不得解,何者?以陰氣內盛,正氣太虛,不能勝邪,反為邪所勝也,非大熱劑與其灼艾,又焉得而御之?〞 《傷寒明理論》附子當然是大熱猛厉峻补之药,不〝峻利猛烈,飛驅直搗〞〝霸功赫奕,藥性猛烈雄悍剛強而驃疾〞如何〝斬關奪門〞破陰回陽?如何斬關奪將〝飛騎突入重圍,搴旗樹幟,使既散之陽,望幟爭趨,頃之複合〞追復散失元陽?命門真火即是真元,附子峻补真陽真火,追復散失元陽元氣,拯危救逆,回陽回春,如何伤真元折寿?

亡陽虛寒之人,五臟氣絕,精氣衰,形肉脫,目眶陷,枯槁索澤,真臟見,服附子之後,追復元氣,脾胃溫熨,陽明之氣復交上下,饑而能食,喜食善進,胃亢得緩,胃口縮小,胃氣卻旺。胃氣者,真臟之氣也,人身之真陽之氣也。請問如何傷真元折壽?〝是可見無往而非陽氣,亦無往而非胃氣,無胃氣即真臟獨見也,故曰死。〞《景岳全書》

徐靈胎何以是庸醫?請看:

〝能年長者,必有獨盛之處。陽獨盛者,當補其陰;陰獨盛者,當益其陽。然陰盛者十之一二,陽盛者十之八九。而陽之太盛者,不獨當補陰,並宜清火以保其陰。故老人無不頭熱、耳聾、面赤、便燥,現種種陽症。乃醫者為老人立方,不論有病無病,總以補陽為主,熱盛生風,必生類中(類中風)等病,是召疾也。若偶有風寒痰濕等因,尤當急逐其邪,蓋老年氣血不甚流利,豈堪補住其邪,以與氣血為難。故治老人之有外感者,總與壯年一例,或實見其有虛弱之處,則用清淡之品,而量為補拖。若無病而調養,則當審其陰陽之偏勝,而損益使平。蓋千年之木,往往自焚;陰盡火炎,萬物盡然也。故治老人者,斷勿用辛熱之藥,竭其陰氣,助其亢陽,使之面紅、目赤、氣塞、痰壅、脈洪、膚燥,當耆艾之年,而加以焚如之慘也。〞《慎疾當言.老人》

注:耆艾之年者,古稱六十歲為耆,五十歲為艾,泛指老年也。焚如,則謂火焰熾盛,亦指火災。

老人陰盛者十之一二,陽盛者十之八九,不獨當補陰,並宜清火以保其陰?頭熱、面紅、目赤、便燥、脈洪、膚燥,皆是命火寂滅,真陽發露之假陽也,真陰寒現假熱也。倏忽變天,氣溫陡降,或一入隆冬,真象則畢露,徐靈胎辨真寒假熱為陰盡火炎陽亢,不是庸醫而何?千年之木,往往自焚;陰盡火炎,萬物盡然?可悲之人還真以為徐靈胎高明!

 

  又有一等人,效仿古神农氏,总是以身试药,

  这些人虽有疗救苍生之心,可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今若观之,徒增悲伤也,何也?

  先圣有遗言,.《素问·阴阳离合论》言∶“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解说:“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

  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也。如用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

  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

  所以过用辛热之品助阳必伤人体之元气,大剂量、长期使用附、桂、姜必害人不浅。

〝处于外感实寒入少阴,不救即死的危急时刻〞〝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之时〞方可使用附子〞?

寒入少陰外感,陰証傷寒與少陰里虛証厥脈微之亡陽兩者雖不同,卻俱皆可以附子治之。

亡陽人臟先寒,後外寒乘虛隙入而感邪,故平時以附子溫腎臟之寒,回陽補火,振其腎中真陽以回暖回陽,復脈追復散失元氣以回生機,一遇外寒入侵直中感邪,則仍以附子溫其經以散其外入之邪也。經臟在少陰又分表里,在經者溫經散寒,在臟則溫臟回陽”易言之,附子平時之用乃溫臟里之寒,補火填虛以回陽,非散邪也。外感時仍治以附子,乃是溫其少陰本經使表邪經邪自散之治也。里病治里,臟病治臟;表病治表,經病治經,一物分治溫臟回陽補虛與溫經散寒解散,兩者雖都同用附子,治似同一法,細心體認,思維卻不同而意涵迥判兩途也。無論經病臟病,〝少陰病其人生死,俱視腎中真陽”也。《傷寒論本義》

亡陽之「亡」並非完全毫無陽氣生機,真的會立即死亡一樣生命現象低微也。亡陽是不是生命現象低微,將環境溫度下降至10℃以下,或在22℃的高溫下喝杯再平常不過,富含維生素C的檸檬汁,無論冰不冰凍過,在不予添加衣物之下,答案即能浮現。惡寒踡臥、四肢逆冷!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素問》〝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 于參、朮、歸、芍等補益藥中少佐附子以少火生氣?〝附子性悍, 獨任為難, 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參, 熟地, 炙甘草之類, 以制其剛而濟其勇〞《景岳全書》?繼續慢慢享受亡陽的美妙滋味,〝濟其勇〞〝渐尔生旺〞?下輩子吧。

何謂亡陽

所謂亡陽,陽氣微弱不能自振也。寒自內生,外顯憎寒。即是機體無法有效率地提供陽和能量之氣,溫煦器官以維持起碼新陳代謝率,臟器相應呈現出功能:如轉輸、開闔、封藏、調控、聯繫、變化、生殖…等等衰退、消沉、不行、凝滯、遲緩、癃閉、失禁…失職徵象。換言之,即是機體難以自體發熱產出足夠工作溫度以維繫器官功能正常運轉所需,體溫偏低故也。古人所謂“亡陽者,寒深之故也”。

亡陽並非意指人已呈血壓只降不升,神去魄存,神志昏厥命在旦夕。只要還能起居作息,當然陽氣猶存。只不過陽氣水平極其低落沉衰,雖活著,卻是為嘔,為咳,為利,為滿,為腫,為遺,為淋,為喘,為涕,為汗,為悸,為眩冒(眩暈),為疼重,為脫髮,為不孕,為視茫茫,為手腳冰冷,為陽痿早洩,為噫而酢吞(吞酸、溢酸、胃食道逆流)…所苦。

四肢厥逆不回,遇勞魄汗淋漓,疲困乏力虛脫,情慾索然淡薄,筋脈拘急掣疼,厥利寒秘無休…等等頹然敗象謂也。易言之,生命徵象極其低微,即古人所謂之“氣已先亡,惟形獨存耳”《傷寒溯源集》真臟脈見,雖生猶死也。“雖欲復,而無陽可復”“雖欲扶陽,無可扶矣”語出明末清初程應旄

寒風一起,氣溫驟降,果汁下咽,冷飲入腹,頃刻風雲變色,胃寒腎冷,濕聚痰涌,鄭聲咳唾,肢厥腸澼。手腳冰冷,元氣已失,腎寒已真,不容逡巡觀望,坐致氣怯陽痿火滅而病劇。單用附子開亡陽不可逆之生路,俾命門真氣不致渙散外逸而終絕,箇中機變非庸俗淺薄之輩能識,如俟病危不起,壞病席捲,臨死方謂亡陽,則貽誤日久,殘陽盡無,無陽可回,又有何神藥能返魂乎?“回陽非回于無可有之鄉,有方可回,無則何可回乎?”清‧喻嘉言

  《灵枢·本神》:“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由此可见,阴为阳之根”,“而人生于阳而根于阴,若真阴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必危。

  ”其“所谓根本者,即真阴,充分说明真阴具有决生死的重要意义,

  若一味的用大辛大热之物,温里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真液,岂非戕伐寿命之举

服附子而渴,此乃寒去欲解,陽氣振興來復也,由陰返陽,非內有邪熱食氣也。〝即或舌反燥渴,乃陰有轉陽之機,切不可改為別治〞《傷寒論直解》“雖煩而不躁,正不見陰盛,而見陽回之象”“胸肺之巔,雖已見渴,而其腸胃之下,仍為澤國。”《傷寒論本義》口水津液即為陰,喝兩口冷飲,立即“津回降下,腎氣亦滋矣”《傷寒論後條辨》又,亡陽人以附子回陽火暖脾胃肝腎,飲水多則噦,噦者,胃中虛冷也。胃者土也,土濕則火衰矣,中焦腎命既可因水而再度致冷虛寒,又如何傷陰耗损真液?人身只要有津液、涎液、精液、汗液、尿液…,不斷泌出湧現,就不虞真液乏竭。真陰不乏又何來折損真元!?

注:〝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傷寒論》

〝諸十二經脈者,皆系于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于內也。〞《難經.第八難》

腎間動氣者,腎中所藏之元氣也。

〝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難經.二十二難》煦者,溫暖也。謂氣能溫煦人體,薰蒸于皮膚之間,故氣屬陽。陽者火也。補火即是補氣。真陽虛憊,氣無所生,則聲低而虛怯,少氣懶言。附子入喉,聲高而清量,氣足遠傳。附子不是補氣而何?補氣者,補腎氣也。壯盛腎中所藏之元氣也。陽熱氣盛,與熱病虛羸少氣是兩碼事,邪熱傷氣病除則瘥。陽熱壯盛,腎氣充足,真元存焉也,如何傷真元?而熱病虛羸少氣則所傷者氣陰也,氣之陰者,谷氣也,邪熱除,胃口開,吃喝一頓水谷則氣復。氣陰非真元也。閣下對於真元一無所知卻能詆毀附子〝折损真元之气〞,不是無知即是不著痕跡之溫病學派鷹犬。

  自郑寿开创火神派以来,从清末至今日,多有半路夭折者,确系药物使用不当所致

  如郑仲宾60岁,黄元御,53岁,刘民叔63岁,王兆基60岁、徐伯达57岁,

  陈明盛51岁,祝味菊64岁,赵至雄57岁,孙琦杨55岁,李阳波,44岁,

  王正龙,46岁,倪海厦,59岁,

不幸的是,這些人皆非單獨使用附子,皆非單用附子,亦無能也不知單用附子。而是使用薑附劑。既論述附子久服毒害肝肾, 伤真元折寿,則須針對附子本身而論。附子雜入乾薑、生薑、甘草,…任一或任二藥物,則療效生變已非附子;已非原來之附子,而是薑附劑之屬。薑附劑不單已喪失附子藥效十之八九,且另衍生乾薑甘草或其他雜加進來,添足無用之物的藥副毒負作用。

連庸醫徐靈胎都說了:〝《內經》云,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毒藥攻邪。凡藥用之不當而或太過,皆有毒。故古人謂人參、甘草皆能殺人。〞徐靈胎之《醫貫砭》

〝凡能除病者。皆可稱為毒藥。汪機云:藥,謂草木魚蟲禽獸之類,以能攻病,皆謂之毒。〞《素問識》

請問,何獨附子是毒藥,薑附劑傷及身體無辜器官組織的難道一定是附子?這些人暴斃之咎恐怕是無端濫用薑、桂所致。無能辨證之庸醫視附子如蛇蠍,時時刻刻不忘栽贓附子。〝毒害肝肾〞的恐怕是附子之外的那些廢物或附子與廢物結合後的化合衍生物!

  这些人都是火神派大师,又都是扶阳派,惯用附子,又喜欢以身试药,

  无形中已伤真阴之气,实可哀也

這些人雖死於薑附劑,但其人之諦脈審証卻是正確的(倪海廈除外),尤其是王正龍。薑附輩或四逆湯雖不能掙脫亡陽,但回陽多多少少有效。對策雖有瑕疵,方向卻是無誤。至少已走在通往正確的大道上。閣下也配言脉症合参〞

  本文并非反对附子救人,附子之核心物质—乌头碱有强心的作用,

  常用附子急救于心衰实寒之症,有出神入化的效果,这一点是应该广为告知的

  但运用此物需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脉症合参,诸症若见一端,即宜使用,

  对中医药有过深刻研究的朋友自当明白,

  只要是四气五味中的辛,就是耗气的,尤其是大辛大热之物,久后必伐元气

  火神鼻祖”郑钦安在世时就说过,

  桂附燥热,能温养其阳,然其戕害真阴,故只可救急,不可滥用,

  祖师之言,后人却总是无明,当下的健康人往往都是下元虚,阳性本动而易升,

  当阴中求阳,固气收敛才是正道,而附子性烈霹雳,善走窜,

  若再用易使阳气上飘,一定要有敛降药驾御它

〝阴中求阳〞〝附子性烈霹雳,一定要有敛降药驾御它〞?〝陽虛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無神,目瞑,倦臥,聲低,息短,少氣,懶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飲食無味,舌清滑或黑潤青白色,淡黃潤滑色,滿口津液,不思水飲,即飲亦喜熱湯,二便自利,脈浮空,細微無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縮,種種病形,皆是陽虛的真面目。用藥即當扶陽抑陰。〞《醫理真傳》既須抑陰,豈可以敛降药驾御它?如五味、芍藥養陰酸斂或龍牡潛斂之物,將讓猛捷之陽藥附子不得達于陽所。易言之,胡亂敛降掣肘,附子將無法中病〝補陰當用芍藥,回陽當用附子〞也。

“方中桂、附二物,力能扶坎中真陽,用此便合聖經,何得又用熟地黃、山茱萸之滋陰,陰邪既盛,就不該用此。牡丹皮之瀉火,益火而反瀉火,實屬不通”《醫法圓通卷四》

 

“仲景為立法之祖,于純陰無陽之証,只用薑、附、草三味,即能起死回生,並不染一養陰之品,未必仲景不知陰中求陽乎?仲景求陽,在人身坎宮中說法;景岳求陽,在藥味養陰里注解。相隔天淵,無人窺破,蒙蔽有年,不忍坐視,故特申言之”《醫法圓通卷二》

亡陽人全身陰氣獨盛,寒濕水氣瀰漫,欠缺的是陽火以氣化陰氣,蒸散寒濕,除了水谷五味能化生精血能量之外,機體得附子之陽,得附子之火力,亦將陰氣濕氣轉換為一部分精微以為身體所用,附子(陽)得與亡陽人之陰盛軀體(陰)結合,藥(附子)與證(亡陽)對盤,故亦可曰“陽得陰助,生化無窮”。

 

嚴格來說,陰得陽助,生化無窮,更貼切。清‧魏荔彤謂之曰“溫其腎臟,陽足而寒邪化為真陰”也。

 

  以往近十几年来,以为附子运用越多、使用越广,便越能证明自身水平高,

  甚至少数医家还以不论何种证型皆投以附子来标榜自己为“火神医家”,

  “抬手即是附子”仿佛成为“火神”的标志。

  殊不知,这是对以郑钦安为代表的“火神”先贤的曲解,

  是浮于表面、不究实质的错误认识,

  火神鼻祖”郑钦安最为强调阴阳两纲,他主张临证应以阴阳为实据,明辨内外,判明阴阳,

  认为“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倡导学者务必在阴阳二气上求之。郑钦安并不只是囿于温热药物的使用,

  其用药的思路遵循阴阳辨证的规律,这在郑氏《医理真传》一书中明朗可见。

  郑钦安对姜桂附等品的运用是从阳虚证的根本病机出发的,有一定的适应症,

  并非毫无原则的一味滥用。其在阳虚证的论治上,重视肾中真阳,

  认为肾中真阳为生命根源,以潜藏为顺,不得随意飞越,

  在论阳虚病机时,大多是真阳腾越、不能固守于下。

  纵观仲景六经法度,明扶阳必暗益阴,显益阴必暗扶阳。

  今人不识阴阳互化之妙,扶阳必以温热,滋阴每以寒凉,故错误百出,

  数千年来,此两派之辨久矣,其实中医的根本在于阴阳、五行的平衡,

  一方一法之显效、一腑一脏之偏盛,均为病态。损有余,补不足,方是中医之正道。

  关于附子的毒性及症状

  人们一提起附子中毒,谈的多是急性中毒,

  其症状无非口舌、面部及全身麻木, 肢体颤抖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心律紊乱等,

  乃至突然死亡.

  然而附子的慢性中毒,人们总是忽略,其缘由在于附子常用来治愈心衰、湿寒等症,

  病人终其一生也就服用数次药剂,基本上毒性蓄积的程度不高,则很难出现慢性中毒,

  世人皆以为久煎附子,就能除毒,其实不然,

  其核心物质-乌头碱经过3小时高温煎煮至溶液0.02mg,依旧有毒性,尤其是慢性中毒,

  长期损伤肝肾器官,偶尔服用2-3次尚且无事,但若长期服用,导致慢性蓄积中毒,

  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肾衰竭的产生,难以医治,

  余平生接触云南、四川多有人服用附子、草乌等慢性中毒者三十多例,

  此二地人士常有此饮食习惯,其病往往数年后发作,

烏頭鹼(Aconitine)系之生物鹼(alkaloid)其酸基,如-OCH3及-OH基,經加水分解脫離後,即消失其毒性。成為Alkamine(胺醇類鹼)。烏頭鹼為酯類化合物,易水解失去一分子乙酸,毒性即降低,進一步水解除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烏頭胺,其毒性僅為烏頭鹼的1/2000~1/4000。烏頭鹼只有經由加水高溫加熱水解,分解成水解物(烏頭胺)方能解除毒性。

 

何謂水解:

水解是一種化工單元過程,是利用水將物質分解形成新的物質的過程。

 

水解反應是水與另一化合物反應,該化合物分解為兩部分,水中氫原子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羥基(-OH)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應過程。

 

請參見:炮附子完全不含烏頭鹼成分?這種水平也配談論附子!?

〝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肾衰竭的产生,难以医治〞附子若能〝慢性蓄积中毒〞傷損腎臟功能,何能令尿泡由簇集久久不褪一變而為清澈無沫?沫者,濁氣也。中毒必有徵兆,必有証脈上可徵驗,也即是証與脈出現改變或異變,請問何如?

  明代张志聪在《本草崇原》提出,附子不可久服,服之必发火,

  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

  古人之言本不相欺,为人医者,应当警觉。

 

《本草崇原》之張志聰(1610-1674)對於附子的論述如下:

凡人火氣內衰,陽氣外馳,急用炮熟附子助火之原,使神機上行而不下殞,環行而不外脫,治之于微,奏功頗易。奈世醫不明醫理,不識病機,必至脈脫厥冷,神去魄存,方謂宜用附子。夫附子治病者也,何能治命?甚至終身行醫,而終身視附子為蛇蠍,每告人曰:附子不可服,服之必發狂,而九竅流血;服之必發火,而癰毒頓生;服之必內爛五臟,今年服之,明年毒發。嗟嗟!以若醫而遇附子之證,何以治之?肯後利輕名而自謝不及乎?肯自居庸淺而荐賢以補救乎?必至今日藥之,明日藥之,神氣已變,然後覆之,斯時雖有仙丹,莫之能救。”《本草崇原》

〝附子不可服,服之必發狂,而九竅流血;服之必發火,而癰毒頓生;服之必內爛五臟,今年服之,明年毒發。〞明末清初張志聰的這段有感慨嘆,猶如預先譏諷視附子如蛇蠍之同朝晚輩徐靈胎(1693-1771)。一個晚了將近百年,遠遠不如前人的不肖庸醫。並非張志聰認為〝附子不可久服,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

請看:

“凡有毒之藥,性寒者少,性熱者多,寒性和緩,熱性峻速,入於血氣之中,剛暴駁烈,性發不支,臟腑嬌柔之物,豈能無害,故須審慎用之,但熱之有毒者,速而易見,而寒之有毒者,緩而難察,尤所當慎也。”徐靈胎《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附子》

“惟大熱大燥之藥,則殺人為最烈。蓋熱性之藥,往往有毒,又陽性急暴。一入臟腑,則血湧氣升,若其人之陰氣本虛,或當天時酷暑,或其人傷暑傷熱,一投熱劑,兩火相爭,目赤便閉,舌燥齒乾,口渴心煩,肌裂神躁,種種惡候,一時俱發,醫者及病家俱不察,或云更宜引火歸元,或云此是陰症,當加重其熱藥,而佐以大補之品,其人七竅皆血,呼號宛轉,狀如服毒而死。”。“蓋服純補之藥,斷無專補正,不補邪之理。”。徐靈胎《醫學源流論》

  附急性中毒

  一,中毒原理:主要刺激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首先是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

  ,横纹肌和心肌的兴奋.以及中枢神经的兴奋.继而,发生上述各部的抑制与麻痹作用.

  多因呼吸和心肌麻痹而死亡.死亡多在中毒后1~4小时之内.

  尸检所见为一般窒息,无特殊病理变化.

  中毒症状:

  1,自觉症状:口唇舌及肢体无力,胸闷,呼吸困难,咽喉,食管,胃均有烧灼感.恶心,呕吐等.

  2,体征:烦躁不安,心慌心悸,流涎,脉搏减慢,神志呆滞,如同大醉.随后两眼无神.

  皮肤苍白,瞳孔略大.对光反射迟钝,膝反射迟钝,呼吸迫促,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肢体冷厥,

  眼脸颤动,心律不齐,有期前收缩,半昏迷或完全昏迷状态.

  3,心电图检查:主要改变为室上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多数病例体温均下降,重症吞咽困难,呼吸缓慢,呼吸中枢抑制,有的突然出现抽搐,

  为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表现.可突然死亡

arrow
arrow

    昆吾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